身在青春不知青春,我们往往在抽离了当时的学生角色时,才能看清“青春”是怎么一回事。《漂流少年》就是这么一部叙事手法奇特,通过“穿越”、“分身”、“平行世界”的角度去看待青春的动画片,抛开了常用的体育、备考、爱情、家庭、霸凌等等青春题材,讲故事几乎接近“元叙事”,可以说有点“不接地气”了,《漂流少年》,更多的,是给那些已经不再年轻的大人们青春的一副素描。解读以已经播出的七集正片为准(发的时候第八集已经更新了)。“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”——在纵身一跃跳出了漂流的学园之后,少年少女们开始了在孤岛世界的物语。
漂流少年剧情解析
《漂流少年》讲的是在暑假过去一半的八月16日,突然发生的穿越事件,让中学三年级的少年长良和全班36名同学连同整座学校一起被隔绝到了一个异空间,这里的时间保持在相对的静止中,物资消耗之后会再生,受过的伤会自动愈合,这是一个封闭的乌托邦,学校漂流在大海上,每个人都觉醒了不同的超自然能力,大家一起离开学校登上孤岛,开始了自己的漫无止境的八月。
关于第一印象
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,只能说我看不懂啊,不能说我看得见,所以这一期我努力描述我看见的《漂流少年》,本期解读会很意识流,就和这部七月新番一样——这是一部轻剧情重情绪、轻叙事重体验的动画,它发挥了动画区别于真人的优势——抽象、梦幻、十分地寓言化,用影像而不光是用剧情描述了一个很难被概括的概念——青春。在这里,每一集都有一个表故事的剧情和一个里故事的隐喻;在这里,每个角色的超能力都有特定的内涵和指代,在这里,每个人的立场都是动态变化的,就像年轻时价值观尚未成熟的那种躁动不安;它不是很下饭,但并不难懂,相反,它很适合你毕业不久后,配合自己对学生时代的体验食用,最后就会发现,青春就像爱情,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例外,但其实,无一例外。【关于制作】说回制作,就十分的emmm~~作者性,跟新浪潮电影一样意识流,讲故事的方式极力地去商业化【光影和色彩】还是说回制作,他的视听效果和她寓言般的故事一样都是走极简风的,高饱和的高反差的配色,极少的柔光,不是大片的纯色块,就是大面积的阴影;因为剧情的超现实设定,世界的物理法则也很随意,所以故事场景往往很跳跃,表达非常自由,完全不考虑不同人物处于同一空间下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属背景来告诉观众他们的内心,你看不懂人物动机时看跟ta同框的元素就好理解了 。【音乐】音乐处理上也很克制,音效使用反而很现实,没有太多卡通音效的夸张,这反而突出了音乐的效果,在你习惯了这动画跟我们现实世界一样没有bgm时,突然涌起的歌曲在关键时候把情绪拉到了最大。最让我震惊的是音乐顾问是渡边信一郎——这次居然这么克制?这可是恨不得卡着音乐做分镜的渡边信一郎啊!【符号】动画里出现的各种意象符号是大家最容易注意到,但也最不好懂的部分,因为导演压根就没有正常讲故事——举个例子,如果你要描写青春这种和自由挂上钩的东西,高明一点的办法是去描写青春和自由的反面——“囚禁”,《漂流少年》从第一集就有各种“囚禁”意味的符号跟构图,各种铁窗(椅子腿、铁丝网),我们再顺着这个思路去解读每一集主要符号的意义(个人观点)第一集首次穿越之后,异空间和少年们之间唯一的屏障是黑暗的天空(后面剧情揭露是巨大黑帷幕)、铁丝网、坠落的羽毛,这些都是【囚禁】的符号;第二集的符号更多集中在【孤独】上——女主之一的瑞穗因为超能力而住在了城堡里,我们看到最孤独的一个人有最宽敞的空间,城堡,而最热闹的集体却常常压缩在一个小房间,教室内;话说怎么描写孤独?我觉得是先让观众看到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丰富的小世界,然后,让观众看到,这每一个万千斑斓的世界,是无法沟通的第三集是人与人的【隔绝】,人因为帷幕的存在被划分为多数人和少数的【异类】,到底是个人对集体的背叛,还是集体对个人的抛弃?第四集猴子棒球的故事,有的猴(人)利用棒球颠覆世界,有的猴(人)为了棒球献出了生命,折射出了不同【玩家】对【游戏规则】的看法(字幕反转联系),以及规则对不同人【玩家】的作用。第五集的主角开始觉醒穿越的能力,成为【过客】,在各个超现实世界来回穿梭寻找出路;第六集的能观察真实世界的超现实胶卷,就很tm元叙事(附字幕说明),让角色突然从主角变成了【旁观者】,见证毕业,见证自己的成长、死亡;第七集的一个重要的剧情是人与世界的关系;蚂蚁培育箱和小群体的对比,通天塔和社畜的故事,似乎都在说:身为一个【建造者】,我参与建造的这个世界前景一片光明,但同时这前景又和我无关;这样这么多集下来,就能看出规律了,《漂流少年》的深层是在讨论人的各种不同的存在状态(【囚禁】-【孤独】-【异类】-【玩家】-【过客】-【旁观者】-【建造者】),老虚无主义了,在每年都被各种邪道王道、狗血套路轰炸之后,会发现这种敢创新的动画,贼tm有意思。带着对这些符号的解读,我们开始聊它的剧情。
关于它的剧情
第一集:夏日尽头的小岛——【隔绝】的青春故事开始于长良和全班同学连人带学校被拖入了一个异空间,每个人都觉醒了不同的超能力;这里时间不按常理运转——漫无止境的八月、伤口一瞬间会愈合、消耗的物资也会自动恢复补充;各种超能力导致了学生之间的矛盾,以明星这个角色为首的学生会小团体想要在新世界建立秩序,但最后因为世界的不稳定而失败告终;从第一集就可以看到,《漂流少年》的故事并不打算展开那种大逃杀或者蝇王的小社会模型的套路,制度可以快速建立,但故事本身告诉你,只要环境一变,任何旧规则都毫无意义,这让我想到读大学时那些特别卖力的学生干部,他们愣是没意识到,自己的权力在离开了学校之后,就和沙滩上的沙雕一样,海浪一冲就倒。为什么要设计一个静止隔绝的时空作为故事背景呢,可能跟我们对青春的感受有关系,人对时间的感知是主观的,同样是十年,人一辈子觉得最漫长的,是童年和读书的时候;我毕业之后就特别感概,卧槽工作时一年一年怎么过的这么快!?说实话我很喜欢这种设定,时光永远定格在一个人的黄金时代,这就是我为什么我很喜欢看哆啦A梦剧场版的原因,大部分剧场版设定都是在讲大雄每个暑假可能去哪个世界冒险。第二集:异邦人/群体认同——【孤独】的青春第二集开始,超能力的作用开始显现,因为女主角瑞穗“喵马逊”的能力,她能让猫猫给她凭空带来各种东西,但是人们并不感谢瑞穗,而是对她的要求更严格,因为从她这里通过非交易手段索取的,都会付之一炬,升米恩斗米仇啊小伙伴们;朝风第二集有一个类似摩西劈海的出场,无视重力的飞行和空间影响能力也更像是引导者的角色;中亚小哥拉吉塔尼用他开发App的能力造了一个电子货币,让瑞穗勉强和大多数达成了和解,用资本主义的基础“交易”建立了稳定的关系;怎么融入集体,在读书时代就是已经是一个难题。只剩下主角长良,小东西你的能力最没用啦!这一集我们看到,一个人的身份(和能力),越不好被认知的,会容易被排斥——所以我们纷纷伪装成别人好理解的样子,直男、宅女、御姐、好人、女神,世界上明明有几十亿张面孔,我们却为了方便而粗暴地用寥寥几种标签去概括去归类,这到底方便了什么?什么是孤独?当你不得不以自己都不认同的面孔去跟迎合世界时,就是孤独的。第三集:穿鞋子的猫——【异类】的青春第三集的剧情,出现了各种小透明的同学变成黑色雕像的异常事件,人活着,影儿没了,他们的共同点是都不合群,被一个巨大的超自然帷幕(本体是黑色百褶裙)隔绝在自己的小世界,他们也乐于逃避,不想出来,最后调查发现,并不是不合群的人主动逃避,而是大家一旦排斥边缘的同学,超自然帷幕就会把他们隔绝到自己的小世界里;所以少数人的消失到底是因为自己不合群,还是大多数人造成的消失?第四集:伟大的猴子棒球——【玩家】的青春第四集他们打起了棒球,也发现了长良的能力,是可以打开各种各种奇妙的世界,带着大家穿越,但这种穿越是被动的;他们也因此和一个猴子打棒球的世界重叠了;猴子棒球原本是个都市传说:一个蓝色传奇猴子,因为打了80个好球(棒球规则好难懂啊啊啊),成为了传奇,而在第81球,因为世界的偏移而失手了,裁判猴做出了公正的评判,但这不符合猴群对缔造传奇好球的期待,把裁判猴给干死了;长良就像那个裁判猴子,他能够带大家穿越世界寻找生机,但他依然坚持内心,或者说是逃避大家的期待(EVA警告:老子不想开EVA!),这一集里的校园红人ACE就像蓝色传奇猴子,裹挟着民意,从而绑架大众压迫着少数人。第五集:跳跃的教室——【过客】的青春新角色亚希老师在上一集结尾突然出现在海滩,表示“大家回不去了”,并告知这场悲剧的起因是其中一人的能力造成的,能造成机体穿越的,大家就不免要怀疑长良了,又是裹挟民意攻击少数的套路;而长良继续选择逃避,他们直接逃到了另一个小岛,一个第二集已经被烧过现在又出现的小岛,长良的能力又因此被重新推断:不是打开新世界而是创造新世界;学生自此分裂成三派,质疑长良居心叵测的一派;继续寻找新世界的长良一行人;被大家忽略、被亚希老师盯上、奉之为救世主的朝风。第六集:漫长的道别——【旁观】的青春一直牵着大众意见的明星撞上了奇爱博士造型的校长,校长一语道破了他才是那个穿越事件之前的知情者,他是主动来到回到学校和大家一起穿越的,这个伏笔目前展开不明朗 ;而长良和拉吉塔尼又来到一个新的世界:一个电影世界,想象一下,一个电影院的后台保存着各种胶卷,记录了现实的各个片段,包括过去的时光,包括穿越事件,包括未来,可能也包括《漂流少年》十二集,通过放映,剪辑,主角发现可以影响当前的世界,但唯独无法通过倒放来回到过去;瑞穗带回来了一条大狼狗,其实是他们的学长,大狗的存在让他们了解到,这里和现实世界的时间不是同步的,学长已经在这里呆了5000年,人异化成了狗,而五千年后遇到的主角们,才刚来这里不到一年;长良和拉吉塔尼想到了一个鬼才剪辑——将他们现在的遭遇的片段,和他们现实中放假前的毕业季片段剪辑到一起重合,放映开始——这样他们就能回到毕业时候的现实世界了;终于,各方的超能力达到了高光,长良完成了电影世界的剪辑,明星用各个世界的能力遗物启动了他们的“方舟”,朝风牵引着他们的方舟乘风破浪,希看到了指引的光芒;他们终于回到争锋毕业季的现实世界,但遗憾的是,剪辑的重合,也导致了角色的重合,原本的毕业季片段已经有原先的“他们”,现在的他们被“剪”进去,也只能是没有交叉的、作为平行蒙太奇的外来者,观察着毕业,这个世界,不属于他们;这一集名《漫长的告别》其实也是看着“另一个自己”,对青春来一场告别;他们开始怀疑自己只是一个复制体,他们的使命是成为视角,希甚至旁观了自己青春和生命的一同终结,她看到的光,是不是逝者临终前的光呢;作为【这个世界】神的校长再次出现,拿着那卷毕业季的胶卷,胶卷和薛定谔的猫都有一个共同点,一旦被观察,被见光,叠加态就会坍塌,变成只有一种可能性,可能性变成现实,长良超能力原先的解读再次被推翻,他并不是创造世界,而是观察世界,被他观察的世界,从不确定性变成了确定性,世界就像电影,未上映(发生)前,永远存在未定稿的可能性,一旦被观众看完,对一部电影的感受和评价,也就完成了。大意就是你没毕业前你觉得的未来也是一只薛定谔的猫,不知是死是活,你觉得自己未来有无限可能,但是一旦毕业,是在cbd打工还是在工地打工基本上就实锤了。
关于致敬和即视感
很多小伙伴说这部电影跟EVA很像,我的感觉其实还像一部叫《灰羽联盟》的老番:一个隔绝的新世界、主人公都是少年少女,甚至让我很难不联想这部番很可能是悲剧结局,因为之前闪过的原世界的少年少女们的干尸和镰刀死神,很可能才是本体,而这个学校的主角们,更像是坠入地狱边界(limbo)的灵魂,简单理解就像是打游戏时卡墙了,剪辑和故事的非线性也在预示着这个世界的不正常;叙事也特别不按套路来,这部剧才播到一半,但是毕业的主题已经全盘托出,给了对青春题材有预期的观众一个提前轰炸,又不禁制造了新鲜的悬念:卧槽接下来还可能讲什么?——谁说电波系作品不好好讲故事的?果然第七集:路线图——现在开始我们是【建造者】第七集来了,现在开始,我们是【建造者】——青少年和成人的区别是,成人要参与建造这个世界,无论建造的阶层有多卑微如蝼蚁;格局一下子打开了,看得出,要从探讨青春上升到探讨世界,从人生感悟上升到存在主义;我们小时候都玩过单杠倒悬,整个世界宛如上下颠倒一样奇妙,而长良这次真的颠倒了世界,掉进了一个新世界,这个世界正在造一个反向的通天塔,应该叫通地塔;这个世界在靠一些无意义的意义支撑着,就和开头的蚂蚁一样,蚂蚁世界的存在是被观察,我们存在是不是也有可能……整个人类文明活动的终极目的,就和这座巴别塔一样,虚无又有必要,给岁月以文明,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;存在的意义,只是为了让其持续存在而已,让整个冰冷黑暗的宇宙焕发一点不一样的生命微光顺便一提,最新科学调查显示宇宙其实是米黄色的长良最后看穿了造塔的虚无,回到了原来那个世界的小岛;而明星尚未放弃开启方舟带大家继续漂流;与此同时,拉吉塔尼选择道别,他准备好了船只,这一次他要像楚门一样开始航行,去海洋的、世界的未知处看看;而长良,具有能够到达任何世界的能力,但还不确定自己要向何方;
关于主题和隐喻
漂流少年的前半部(1-6集),没有太多商业题材的包装,是赤裸裸形而上地对青春的素描,从后半部(第7集开始),很大可能是跳出了青春片的限制,探讨人之存在与世界的关系;【超能力的设定,其实是年轻人对自己价值的自我肯定和否定】现实中人的(超)能力不可能是金木水火土或者超级英雄那种很标签化的定义;主角们不断的用排除法和各种方式测试自己的超能力边界,其实也对应了现实中人在成长过程中自己能力边界的探索,我们到底适合做什么,到底擅长什么,你妈觉得你应该考研或者进体制,你觉得自己最擅长的其实是搞一些没用的艺术创作,这种问题我们可能穷其一生都没有定论。和主角长良很难定义、不断被怀疑的“世界”超能力一样,有些人的能力难以捉摸,在生活中就是那些看起来“没什么用”的人,就像我朋友老说我,“说阿修除了赚钱什么都会”,淦,谢谢我这位朋友。我们成长过程中都会遭到各种否定——会画画没用,会写东西不赚钱;不出意外到结局时主角们是会回到现实世界的,而回到现实世界,意味着漂流期的各种超能力应该都会消失——也昭示着少年少女们的长大,长大,就是逐渐变成“对社会有用”的过程,逐渐剔除各种“无用”的长处(超能力)、逐渐变成无聊的大人。这部动画的题眼是“漂流”,漂流是一种状态:是你在大海上,随波逐流,不知道下一刻漂向何方,这说的,不就是那些人生尚未定型的少年吗?漂流,未知方向;成长,尚不明朗;漂流一旦靠岸,便是长大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小怪兽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onetao.xyz/1152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