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古至今的发展趋势,角先生的身世之谜
古人也好,现代人也罢,
在性的方面,某种程度上,
总喜欢欲拒还迎、欲遮还羞,
表面上做一件事,又能暗示或者内涵出另一个观点。
古代人如此行事,
盖因大环境太保守,形势所逼;
现代人这样做,
笔者个人以为——大抵就是“闷骚”。
很久以前还在读书的时候,
某个文史专业的女生,
神秘兮兮地问我,你知道焦先生么?
笔者的身边,倒是有这个姓氏,
只是不太方便讲出来。
女生又说道,人们还称他为郭先生。
“你有毛病吧?他到底姓啥,莫非是三姓家奴?”
我感觉受到冒犯。
女生看了我一眼,眼中的神色很复杂,包括了失望、不屑和不解风情,
最后撂下一句“你自己去想”,就飘飘然离开了。
我们有过蜻蜓点水式的交往,感情还未绽放就已湮灭,
彼此之间格格不入,白天不懂夜的黑,夜晚不知白的悲。
又过了许久,笔者有幸看过香港电影《金瓶梅》,
突然有了当头棒喝的感觉。
因为大环境所限,内地不可能出产类似剧情片,
香港人倒是乐此不疲地拍摄。
据说,为了招揽顾客,
往返港台与内地的旅游公司,甚至以此为噱头。
而郭德纲在相声里,也常拿这类影片调侃于谦,
譬如于谦一天怒刷六遍《R蒲团》,之后在香港调养了半年云云。
可见,哪怕到了今天,
人们依旧饱受压抑之苦,更何况古人。
零八年上映的《金瓶梅》电影,
侍妾明月何尝不是如此,
她偷出西门庆私藏的“角先生”,才终于慰藉心中的苦闷。
所谓“角先生”,
是个很隐晦的称谓,
它就是今人所谓之假阳具。
因为时代所限,在古代,
“角先生”的材质主要是陶瓷亦或木制。
电影《金瓶梅》中,“角先生”整体像擀面杖,
中间部分如同一串糖葫芦。
活色生香的画面,展现在笔者眼前,
我脑中好像有一根弦,突然翁然作响。
也许,曾经的那个女生,
想对我言讲的,就是“角先生”,
只是当初的我会错了意。
于是乎,顺着这条线索,急不可耐地查询,
其实不需仔细探究,很容易就能搜索到结果:
角先生,南方又作“郭先生”,按摩棒,人造阳器。
人生头一遭,我明白读书的重要性,
如果你不够用功,跟不上对方的节奏,
连姑娘的暗示都看不懂。
坦率地说,香港人制作的改编电影,
总是过于天马行空。
除了片名不变,他们经常有那种本事,
将剧情改编到面目全非。
但是,他们在道具的应用上,
又总是出奇的认真。
譬如,昔年最着名的情色片导演李翰祥,
他的电影道具,以写实、考究和精致着称。
李翰祥收集过大量性文物,
他在导演《火烧阿房宫》时,因为心脏病猝发去世,
李翰祥的太太执着地认定,
都是那些“倒霉的东西导致的”。
她最终决定,将丈夫保存的性文物尽数销毁,
最后总共销毁了两天两夜。
李翰祥所代表的老派香港电影人,
之所以拍摄出制作精良的电影,
这也是原因所在,量变才能引发质变。
笔者当时的情形就是这般,通过《金瓶梅》电影,
知道了“角先生”为何物,对小说剧情却又一脸茫然。
《金瓶梅》是一部世情小说,
读完这部作品,
对故事梗概了然于心,对“角先生”之描述,
却又云里雾里。这未免也太黑色幽默了。
小说中当然也会涉及形形色色的情趣用品,
实际上,根据原着的记载,
老色批西门庆家中常备一个“锦包儿”,
暗藏了许多“神秘武器”。
如书中所叙,
“里面包着相思套,颤声娇,银托子,勉铃,一弄儿淫器,教经济便在灯光影下。”
古人起名字时,常会带出巧思,
我们并不知晓这些物事,到底有何功用,是何等样貌。
单凭“相思”、“颤声”等感官触觉,
就能知道有无尽妙处。
照理说,及至现在,“角先生”尚且很有市场,
但在原着小说中,竟然没有相关记载,
西门庆的小包包里,甚至也没有收录,奇怪否?
大概出于隐晦的需要,
“角先生”其实还有诸多称谓。
只是,各种称呼间,常常风马牛不相及,
不了解内情之人,也就不解其中滋味。
在《金瓶梅》中,
“角先生”又被称作“景东人事”——不得不说,
这个词汇,还带着些许的儒雅端庄。
据《金瓶梅大辞典》之“景东人事”条记载,
“景东,今缅甸孟艮。人事,
即男女性行为之隐喻,此指性器。”
以《大辞典》或者《辞源》为主的权威资料,
都作如是观点,“景东”是一个地名,
或者位于缅甸,或是云南之县名。
当然,还有学者认为,
“景东人事”应该指代春宫图 。
“景”应读作ying,即“影”之意;
《说文》解释“东”字为,“动也。
”“阳气动于时为春。”两个字合起来,
隐喻出俗称的春宫图。
还有人认为,“景东”之词,
远没有那么高深,
它只是一个谐音与隐语,
“景东”即“进洞”之别称。
“景东人事”在《金瓶梅》中存在感并不强,
实际上,它仅出现过两次,
区区两次还充满了矛盾。
小说第十九回目,女主角之一的李瓶儿招赘到医生蒋竹山,
蒋医生其实有难言之隐,“往往干事不称其意。”
于是,蒋竹山颇体贴地,
为李瓶儿“买了些景东人事、美女相思套之类,实指望打动妇人。”
“景东人事”之首要特点就是大 ,
在另一部世情小说中,以如下字眼形容此物:
东壁铺张珠玉,西摊布列绫罗。商彝周鼎与绒,更有苏杭杂货。异宝传来北虏,奇珍出自南倭。牙签玉轴摆来多,还有景东奇大。
第二个特点则是“丑”。据类似世情小说中的记载,
少妇看到它,往往先情不自禁喊出,
“甚黄黄,这等怪丑的。”
在古人潜移默化中,
此等物事是女子“夜间消闷的物儿”。
令人不解的是,《金瓶梅》小说第七十九回,
西门庆准备寻欢作乐之前,
“两根锦带儿扎在腰间,龟头又带着景东人事,
用酒服下胡僧药下去。”
后人因此推测,所谓“景东人事”可能分男、女版本,
而男士用的版本,带上之后能起到类似增大器的作用。
这种说法其实经不起推敲,
蒋医生送给李瓶儿的情趣用品中,
包含了“美女相思套”——名如其意,
“相思套”即有增大器之功能。
所以,终究还是作者搞错了。
崇祯版的《绣像金瓶梅》中,
干脆删除了“龟头又带着景东人事”之句。
笔者对“角先生”的兴趣,因女生玩笑而起,
因《金瓶梅》盎然,
却也不该止步于此。
明代中期以后,世风日下,社会中享乐、纵欲之风不败,
相关的小说记录,多到不胜枚举。
今人习惯将“角先生”、“景东人事”和“广东郭先生”,
并称作一种事物,其实也并不算准确。
剧作家李渔在《连城璧》中,提到过“景东人事”,
此物“约有二寸多阔,七寸多长,又且有棱有角,却像是个扇匣一般。”
李渔唯恐读者不清楚,
他甚至专门作了一首《西江月》:
俗号景东人事,雅称角氏先生。锄强扶弱有声名,惯受萎男央倩。常伴愁孀怨女,最能医痒摩疼,保全玉洁与冰清,夜夜何曾孤另。
明清时期的七八寸,
约合今天的24~28厘米之间。
千禧年来临之际,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汝州,
发掘出一根宋代“角先生”,
其物内体中空,形态逼真,全长约17厘米。
由此得知,“景先生”要比“角先生”更为粗壮,
前者是后者的加强版。
而“广东郭先生”又被称作“广东膀”,据《株林野史》介绍,
其物“有四五寸长,与阳物无异。”
此三物既然同是仿真用品,它们的外貌应该大同小异;
所不同之处,应该局限于大小、价格、质量与产地。
自古以来的中国,性本身就是不能讨论的,
情趣用品更是被演绎成,
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秘玩意儿。
不论中外,远古时代的人们,有对生殖的崇拜,
“角先生”的历史,甚至可能追溯到文字出现之前。
在中国,目前发现最早的“角先生”,
是汉朝刘胜设计的。
刘胜的某个后辈儿孙,可能比他更为出名,
这个后代名曰刘备,他常常将“中山靖王之后”挂在嘴边。
刘备认刘胜为祖,定然经过深思熟虑,
刘胜一辈子有妻妾、子女各自百余人,
刘备认其为祖宗,显然最为稳妥。
作为血肉之躯,刘胜当然也疲于应付房室生活,
他于是亲自设计了几种口径不同、长短各异的“角先生”。
图片来源:百度百科–铜祖
此物又被称作“铜祖”,整体为铜制,中空,
使用前注入温水,
其后筋络怒张,仿真度极高。
作为一个钢铁直男,笔者总是担心,
将冰冷的金属戳入身体,难道不痛么,
古人显然也考虑到了,他们的用法也颇具巧思。
这件简单的物事,一经使用,就再也停不下来。
古代的阔太太、富贵小姐,常常忍不住偷偷购买。
清朝道光年间的《林兰香小说》,
便记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购买记录。
购买者“老媪或幼尼,以钱之多寡分物之大小,
以盒贮钱, 置案头而去,俟主人措办毕,即自来取。”
看完这则记录,诸位难道不会诧异?
原来,早在明清时代,就有所谓“无人超市”的概念。
有一说一,“角先生”在古代未必价廉,
唯有有钱的老媪、幼尼才能消费得起。
但穷苦之人当然也有需求,她们只能就地取材,
寻找一种被称作“肉苁蓉”的植物。
幸运的是,今天的女生,
终于有了更多选择。譬如这些……
然后,你就会赫然发现,
其实做女人,挺好的。
本文作者:老谈,always talk,老是夸夸其谈之人,除此外,别无长处。
参考资料
1、兰陵笑笑生:《金瓶梅》2、刘达临:《中国性史图鉴》3、朱和双、李金莲:《明清文学典籍中的“景东人事”考辩》
原创文章,作者:小怪兽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onetao.xyz/4130.html